一、傳統用財務公式
1.1短期償債能力比率
流動比率=流動資產/流動負債;
速動比率(酸性測試比率)=速動資產/流動負債;(速動資產=貨幣資金+應收賬款/票據+交易性金融資產)
現金比率=貨幣資金/流動負債;
現金流量比率=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/流動負債;
營運資本=流動資產-流動負債;=長期資本-長期資產;
長期資本=長期負債+股東權益
1.2長期償債能力比率
資產負債率=負債/資產;
產權比率=負債/股東權益;
權益乘數=資產/股東權益=1+產權比率;
長期資本負債率=長期負債/長期資本;
現金流量與負債比率=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/負債;
利息保障倍數=息稅前利潤(EBIT)/利息支出=(凈利潤+利息費用+所得稅費用)/利息支出;(利息費用=費用化利息;利息支出=費用化利息+資本化利息)
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=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/利息支出;
1.3營運能力比率
時期數(流量指標)/時點數(存量指標),時點數(存量指標)應取多個時點的加權平均數,減少季節性、偶然性或人為因素的影響。
時期數(流量指標):利潤表數據、現金流量表數據;
時點數(存量指標):資產負債表數據;
應收賬款周轉次數=營業收入/應收賬款;(使用未計提壞賬準備的多個時點的應收賬款的加權平均數)
?。簦椋穑螅喝绻麘召~款與日俱增,但貨幣資金回款日益減少,則企業的賒銷可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。
存貨周轉率=營業收入/存貨;(評價存貨的變現能力)(存貨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存貨周轉率=營業成本/存貨;(評價存貨管理的業績)(存貨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?。簦椋穑螅喝绻岸舜尕洠ㄔ牧希┱急仍黾?,一般預示企業存在大額銷售訂單、未來的銷售會增長;如果后端存貨(產成品)占比增加,一般預示企業銷路不暢、產品積壓。
總資產周轉次數=營業收入/總資產;(總資產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總資產周轉天數=365/總資產周轉次數=365*總資產/營業收入;(總資產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總資產周轉天數=Σ各項資產周轉天數;(資產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總資產與營業收入比=Σ各項資產與營業收入比;(資產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1.4盈利能力比率
營業凈利率=凈利潤/營業收入;
總資產凈利率=凈利潤/總資產;(總資產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權益凈利率=凈利潤/股東權益=總資產凈利率*權益乘數=營業凈利潤*總資產周轉率*權益乘數;(總資產多個時點加權平均數)
杜邦分析體系
1.5市價比率
每股收益=(凈利潤-優先股股息)/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;
市盈率=每股市價/每股收益;
每股凈資產=(凈資產-優先股清算價值-拖欠的優先股股息)/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;
市凈率=每股市價/每股凈資產;
每股營業收入=營業收入/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;
市銷率=每股市價/每股營業收入;
?。簦椋穑螅汗善惫衫?、股票分割,不用考慮時間權重。
二、管理用財務公式
2.1管理用資產負債表
凈經營資產=凈(金融)負債+股東權益;
凈經營資產=經營營運資本+凈經營性長期資產;
經營營運資本=經營性流動資產-經營性流動負債;
凈經營性長期資產=經營性長期資產-經營性長期負債;
凈(金融)負債=金融負債-金融資產
2.2管理用利潤表
凈利潤=經營損益+金融損益=稅后經營凈利潤-稅后利息費用;
2.3管理用現金流量表
實體現金流量=稅后經營凈利潤+折舊攤銷-經營營運資本的增加-資本支出;
營業現金毛流量=稅后經營凈利潤+折舊攤銷=(營業收入-付現經營營業成本-折舊攤銷)*(1-T)+折舊攤銷=稅后營業收入-稅后付現經營營業成本+折舊攤銷*T;
?。簦椋穑螅赫叟f攤銷*T為折舊攤銷抵稅,帶來的現金流入。
營業現金凈流量=營業現金毛流量-經營營運資本的增加;
實體現金流量=營業現金凈流量-資本支出;
資本支出=凈經營長期資產的增加+折舊攤銷;
實體現金流量=股權現金流量+債務現金流量;
股東現金流量=股利分配-股權資本凈增加;
股權資本凈增加=股票發行-股票回購;
所有者權益的增加=股權資本凈增加+留存收益的增加
債務現金流量=稅后利息費用-凈負債增加;
凈負債的增加=新借的負債本金-償還的負債本金;
實體現金流量=稅后經營凈利潤-實體凈投資=稅后經營凈利潤-凈經營資產的增加;
稅后經營凈利潤=凈利潤+稅后利息費用
凈經營資產的增加=所有者權益的增加+凈負債的增加
2.4管理用杜邦分析公式
權益凈利率=凈經營資產凈利率+(凈經營資產凈利率-稅后利息率)*凈財務杠桿;
凈經營資產凈利率=稅后經營凈利潤/凈經營資產;
稅后利息率=稅后利息費用/(凈負債);
銷售百分比法
銷售百分比的假設:假設某些資產、負債與銷售額存在穩定的百分比關系,通過預計營業收入和相應的百分比,進而預計所需的資產、負債金額,最終確定需要籌集的資金量。
融資總需求=凈經營資產的增加=基期凈經營資產*營業收入增長率;
外部融資需求=融資總需求-可動用金融資產-留存收益的增加;
外部融資需求=增加的營業收入*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-增加的營業收入*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-可動用金融資產-預計營業收入*預計營業凈利率*(1-預計股利支付率);
內含增長率
內含增長率的概念:只靠內部積累,即:只靠增加的留存收益,實現銷售增長。(即:外部融資需求為“0”、可動用金融資產為“0”)
?。埃皆黾拥臓I業收入*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-增加的營業收入*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-預計營業收入*預計營業凈利率*(1-預計股利支付率)
兩邊同時除以“增加的營業收入”
?。埃浇洜I資產銷售百分比-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-{(基期營業收入+增加的營業收入)/增加的營業收入}*預計營業凈利率*(1-預計股利支付率)
分子分母同除以“基期的營業收入”
?。埃絻艚洜I資產銷售百分比-{(1+增長率)/增長率}*預計營業凈利率*(1-預計股利支付率)
增長率=(營業凈利率*凈經營資產周轉率*利潤留存率)/(1-營業凈利率*凈經營資產周轉率*利潤留存率)
可持續增長率
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:在不增發新股或回購股票,不改變經營效率(即:不改變營業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)和財務政策(即:不改變權益乘數和利潤留存率)時,下期銷售所能達到的增長率。
在可持續增長模型下,增加的所有者權益=增加的留存收益;可持續增長率=所有者權益增長率;
可持續增長率=(本期凈利潤*本期利潤留存率)/期初股東權益;
可持續增長率=(權益凈利率*利潤留存率)/(1-權益凈利率*利潤留存率)
今天的財務管理知識,你學會了嗎?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的財稅問題,評論區留言。